编辑: | 2018-12-25
· 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香港特区政府援建的“5.12”灾后重建的重点核心项目,位于国家林业局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耿达乡神树坪——幸福沟——黄草坪——天台山区域。区域内气候适宜,生态资源丰富,是大熊猫的适宜栖息地,并仍有野生大熊猫分布。
本工程设计目标是成为集大熊猫饲养、繁育、研究、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以及公众教育和高端科学观察为一体的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研究中心。规划建设净用地17.57公顷,基地分为大熊猫饲养、野化培训和野生动物公众教育3大功能区,具备59套大熊猫圈舍,游客接待中心,科研办公楼,科普教育中心,兽医院,大熊猫过渡、野化培训区等配套硬件设施。总建筑面积约为21850平方米。
作为被列为香港援建四川的标志性项目,该工程重建完成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
· 技术特色:
出于对熊猫生存环境的尊重,小心翼翼地避免对原生态环境的干扰,是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谨慎是贯穿始终的设计原则与策略,摒弃对形式的刻意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与“最简单、最本质”的建设态度形成对照的是“最先进的技术控制”。2009年设计初期就开启了全国首例全园区绿建三星设计之旅,严格执行国家绿色建筑三星奖的要求,建筑、景观、装饰一体化设计。首次尝试Ecotect、 CADNA等BIM设计手段,以及与顾问研究机构的合作,期间融合了内地和香港联合专家组的多次宝贵意见和建议,全面实现全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目标,最终本项目荣获“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实现后期绿色运营。主要的技术成果如下:
1. 保留并利用原有民居,改造后作为观测站等继续使用;
2. 所有不上人屋面做屋顶绿化(地被类种植屋面);采用砌筑本地石材做为建筑底层的装饰外墙, 有利于植物的竖向攀爬,形成垂直绿化;外窗采用中空玻璃断热桥铝合金窗或塑钢窗;部分外窗采用可调节竹百叶外遮阳;
3. 钢结构建筑外墙采用轻钢龙骨轻质墙体,内填充玻璃丝棉,内隔墙采用轻钢龙骨耐水石膏板隔墙;钢筋混凝土建筑内外墙采用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4. 尽量使用本地建材,500km 以内建筑材料重量占建材总重量的 60%以上;
5. 设置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用于科研办公楼、科普教育中心冲厕及室外绿化等;绿化采用喷灌或微灌形式;
6. 利用有机垃圾制备沼气,供平时生活热水使用 ;
7. 利用当地片石材料和竹子,作为景观道路面层铺装材料;
8. 绿化种植应在保护当地现有植被的基础上,根据设计需要进行植物设计,植物配置遵循四季景观的变化,并选择栽植乡土植物;
9. 道路两侧设置林带,活动场地周边种植高大乔木,以降低场地噪声;对设备噪声可采取建筑(墙体、屋顶、门窗)隔声、减振、吸声及设备安装消声器等措施。
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是回归伊甸园——以熊猫这一特殊动物为媒介,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所有的创作思考、技术设计都努力为这一宗旨而服务。
本项目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公建一等奖
版权: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编辑|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